魏福成:互联网普及对地方政府民生性支出的影响研究

发布者:唐皓发布时间:2021-07-02浏览次数:719

【主要内容】

民生性支出不足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的突出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地方政府面临更大财政压力,民生性支出不足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发展经济学文献及诺斯等学者认为,制度和技术的变化是引起经济变化、改变各主体的行为的最根本的因素。这意味着,在制度之外,技术的变化将可能带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从而改变民生性支出和民生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互联网技术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也使得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从而有利于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缓解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政府行为得到更有效的监督。那么,在上述情形下,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是否以及如何推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魏福成团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利用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线性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普及对民生性(医疗)支出占比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呈边际递减的趋势。通过工具变量法、更换度量指标、考虑政策冲击等方式进行充分的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以上结果仍然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对民生性支出占比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但中部地区具有后发优势,作用效果更强,而西部地区则不够明显(由于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较低)。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提高受教育程度和抑制腐败是重要传导机制,而在我国发展不充分的国情下,财政透明度的中介效应并未显现。

【主要创新】

从信息技术这一数据要素角度出发,本文论证了互联网普及对民生性支出的非线性影响,拓展了财政支出结构相关文献。

本文研究表明在制度之外可通过互联网普及等技术性手段改革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提供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新颖视角对我国提升民生性支出占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文献多从财税体制、政绩考核体系等制度性角度探究财政支出结构问题,然而这些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较强的刚性而难以改变,本文在制度之外从技术角度探究如何提升民生性支出占比,是一个可行思路。

【政策启示】

第一,在制度之外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促进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是一个可行办法,因此应提升互联网普及率,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普及带来的积极效应。一是持提升我国互联网信息化建设水平,降低互联网使用门槛;二是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和乡村落后地区互联网建设,促进这些地区互联网普及的财政支出结构效应的发挥。

第二,大力支持“互联网+”融合发展,有助于互联网普及作用于民生性支出的渠道的充分发挥。一是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二是促进“‘互联网+’监督”的发展三是促进“‘互联网+’政务”的发展和加快政务一体化建设。

第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需认识到依托于互联网等数据要素的重要性,提高基础建设应用层面软实力;同时应完善绩效预算,减轻财政支出结构僵化问题,提高资金效率。

 

【作者简介】魏福成,赌博挣钱软件排行榜副经理、副教授、文澜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新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发展。论文发表于《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经济研究》和《税务研究》等期刊,研究成果荣获湖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原文链接】https://czyj.chinajournal.net.cn/WKG/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f1ebcb29-310b-43bf-9a91-a940c2107a99